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中心
江苏苏源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中心为您提供专业一站式知识产权法律服务,敬请关注!
全国咨询热线:
139-147-29238
联系我们
AD0IoLDyBxACGAAghvnR1gUowPb1iAYwyAE4Sw

联系QQ:1160988688   307719517

手机号码:13914729238

联系邮箱:hustliulin@126.com

联系电话:025-58225898   

联系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江东北路305滨江广场2幢 18-19层(邮编:210036)

专利侵权诉讼中的诉讼技巧

浏览数:61 

专利侵权诉讼中的诉讼技巧

(一)研透专利技术

  专利诉讼技术性很强,研究分析并吃透专利技术及与其相关的背景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专利诉讼要求律师不仅懂得法律条文及有关规定,更重要的是要求律师必须理解专利技术。不懂法律打不好官司,不懂专利技术同样胜任不了专利诉讼。单从法律条文上是不能解决专利诉讼的有关问题的,特别是在认定某一技术是否构成侵权、是否属于公知技术、是否属于显而易见的技术等等,都需要相当的技术知识。不钻研专利技术是很难胜任专利诉讼的,因而研透专利技术是专利侵权诉讼成功的前提。

(二)固定侵权证据

  对于原告专利权人一方的律师,最重要的是要收集侵权的证据。购买到侵权产品固然重要,但有些侵权产品本身就是假冒他人的产品,上面所写的生产厂家并不一定是真正的侵权厂家。因此,最好直接到生产厂家购买涉嫌侵权的产品,并采取公证取证(必要时进行隐蔽取证),或者通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技术监督部门行使其他职责时,顺便获取侵权证据。获得侵权与侵权数额的证据是 原告取胜的关键。

(三)巧用诉前禁令

 《专利法》第61条规定,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有证据证明他人正在实施或者即将实施侵犯其专利权的行为,如不及时制止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责令停止有关行为和财产保全的措施。几乎所有的专利权人都非常关心诉前禁令的问题,因为诉前禁令的效力非常强,几乎所有的专利权人都希望通过诉前禁令的方式使侵权人诉前停止侵权行为。要申请诉前禁令,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首先,侵权的证据必须是确凿的、清楚的,关于侵权的判定也必须是明显的和有说服力的;其次,要有证据证明。如果不采取诉前禁令,会有无法弥补的损失,多数案件难以满足后一条件。

(四)合理确定赔偿数额

 不建议当事人在诉讼中把损害赔偿要求提得过高。《专利法》第60条规定: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被侵权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第20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专利法第57条第1款的规定追究侵权人的赔偿责任时,可以根据权利人的请求,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赔偿数额。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可以根据专利权人的专利产品因侵权所造成销售量减少的总数乘以每件专利产品的合理利润所得之积计算。权利人销售量减少的总数难以确定的,侵权产品在市场上销售的总数乘以每件专利产品的合理利润所得之积可以视为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可以根据该侵权产品在市场上销售的总数乘以每件侵权产品的合理利润所得之积计算。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一般按照侵权人的营业利润计算,对于完全以侵权为业的侵权人,可以按照销售利润计算。该司法解释第21条规定:被侵权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有专利许可使用费可以参照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专利权的类别,侵权人侵权的性质和情节,专利许可使用费的数额,该专利许可的性质、范围、时间等因素,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1至3倍合理确定赔偿数额;没有专利许可使用费可以参照或者专利许可使用费明显不合理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专利权的类别、侵权人侵权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一般在人民币5000元以上30万元以下确定赔偿数额,最多不得超过人民币50万元。从我国目前专利审判的实践来看,提出高额的损害赔偿除了新闻炒作外,对当事人没有更多的好处。因为按照中国现行《专利法》的规定和赔偿计算方式,举证实在是太困难了,所以专利侵权案件的赔偿绝大多数都是法院的酌定赔偿,酌定赔偿的上限是50万元人民币,所以要提出几千万元的损害赔偿,除了付出高额的诉讼费外,最终实际能得到的赔偿会和提出的数字相差很远。在很多专利侵权案件中,适当的损害赔偿的提出是比较恰当的。据我们分析,专利损害赔偿额一般在20万元到30万元人民币左右作为诉讼请求提出比较有利。

专利侵权诉讼中的抗辩

一、指出原告的专利已不受法律保护

  如果通过调查取证,被告能够证明原告的专利已失去了法律保护,这样,被告自然会胜诉。一般来讲,专利失去法律保护的情况大致有以下三种:

 1、保护期已满的专利  专利权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它的期限性,即在一定的期限内受法律保护,超过这一期限就不再受法律保护。我国现行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的保护期为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期为10年,均从申请日起计算。这样,超过以上期限的专利就失去了法律保护,实施这样的专利自然不会构成专利侵权。

 2、外国政府授予的专利  专利权的另一个特性是它的地域性,即一国政府根据其本国法律授予的专利权一般只在该国范围内有效,超出该国范围就不受法律保护。因此,外国政府授予的专利在中国不受法律保护,任意实施都不构成专利侵权。

 3、提前终止的专利   有些专利并没有达到法定的保护期,但由于某种原因却提前终止了,从而失去了法律保护,任何人都可以实施而不构成专利侵权。导致专利权提前终止的原因通常有专利权人未按规定交纳年费,专利权人以书面声明放弃其专利权等。

 二、请求宣告原告的专利权无效

 在专利侵权诉讼中,被告可依法请求宣告原告的专利权无效。原告的专利权一旦被宣告无效,也就不存在专利侵权问题。被告在请求宣告原告的专利权无效的同时,还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中止专利侵权诉讼,待专利复审委员会对专利权的有效性作出决定后再做处理。这里,关键是要收集原告专利权无效的理由和证据。例如,对于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专利权无效的理由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不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2、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没有在说明书中充分公开。被告可以仔细分析原告的专利说明书是否对其发明创造作出了清楚、完整的说明,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如果不满足这一条件,则表明原告的发明创造没有在说明书中充分公开,据此可以请求宣告其专利权无效。

3、权利要求书没有得到说明书的支持。也就是讲,权利要求书所要求的专利保护范围在说明书中找不到依据。因此,被告应分析对比原告的专利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收集说明书不支持权利要求书的证据。

4、 修改超出了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为收集这方面的证据,被告应调查原告的专利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在审批过程中的修改变动情况。

5、授予专利的发明创造不属于专利法所保护的领域。比如原告的发明创造本质上是一种智力活动的规则,则不属于专利法保护的范围,即使被授予专利权,也应宣告无效。

三、指出被告的行为属于合理使用

根据专利法的规定,下列情形不视为侵犯专利权:

1、专利权人制造或经其许可制造的产品售出后使用或销售该产品的;

2、不知道所使用或销售的产品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并售出的;

3、根据先用权在原有范围内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的;

4、临时过境的外国运输工具为其自身需要在其装置或设备中使用有关专利的;

5、专为科学研究和实验而使用有关专利的。

此外,根据国家计划许可或专利局批准的强制许可而实施有关专利的,也是合法行为。

 四、指出被告实施的发明创造不属于原告的专利保护范围

  被告受到专利侵权指控后,应当仔细分析原告专利的权利要求书,看看自己实施的发明创造是否落入原告的专利保护范围。如果属于以下三种情况,则被告的行为不构成侵权:

1、被告实施的发明创造实际上是一种已有技术的等效物,与原告的专利无关。

2、被告实施的发明创造虽然是原告专利说明书公开的内容,但原告的专利权利要求书中没有在权项中提出相应的保护要求,或者说专利权人由于其专利申请文件撰写方面的缺陷,在说明书中作出超出其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公开。其超出部分不受保护,他人可以任意使用。

3、被告实施的发明创造在必要技术特征的构成方面与原告的专利有显著差别。例如原告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必要技术特征为A、B、C和D,而被告发明创造的必要技术特征为A、B和E,且E与C和D之间有着本质的差别,从而使两者的发明创造在功能和效果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这时,被告的发明创造实际上是一项不同于原告专利的、有创造性的新的技术方案,并且被告可就此提出自己的专利申请。

五、指出被告的行为依法可以不承担侵权责任

  被告虽然实施了原告的专利,但如果能够证明其行为属于下列情形,则可以不承担侵权责任:

1、被告取得了原告的明示或默示许可

为此,被告可以收集取得原告明示许可的证据,如许可合同、有关函件等;还可以收集得到原告默示许可的证据,例如虽然没有签订许可合同,但原告曾经指导被告实施其专利技术。

2、被告没有实施原告专利的行为

如果被告只有非法实施原告专利的意图,但却没有具体的实施行为,则可不承担侵权责任。

3、诉讼时效已过

  如果被告能证实自己的被控侵权行为发生在两年前,并且当时原告得知或应当知道这种情况,那么原告由于诉讼时效已过,而丧失了胜诉权,被告据此可以不承担侵权责任。

  当然,如果不存在以上的情况时,被告应主动同原告和解,争取得到原告的谅解,补签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交付专利使用费。这样,可使为实施该专利而建造的厂房、购置的设备等继续发挥作用,避免因被迫停止实施该专利而造成投资上的浪费,从而达到共同开发发明创造成果,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目的。


友情链接
法律服务
联系邮箱: 1160988688@qq.com   联系地址:中国 南京 鼓楼区  江东北路305号滨江广场2幢17-19楼
电话:025-58225898
手机:139 147 29238 QQ: 1160988688   307719517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购物车
0
留言
回到顶部